宾夕法尼亚大学在美国宾州费城。二十年代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是布杂艺术的堡垒,坐镇的是系主任、著名法国建筑师克雷(Paul P.cret,1876-1945)。克雷一八九六年人巴黎美术学院,除了学建筑设计和各式结构,也深入研究建筑史和如何一画出简洁、漂亮的透视图,甚至连艺术字体的设计也别具风格。克雷甫出巴黎美术学院的校门,在建筑和教学两方面就相继崭露头角。他早年才华毕露,从日后的得奖作品即可看出,如华盛顿的泛美联盟大楼(Pan American Union)、联邦储备局大楼(Federal Reserve Buildings)、底特律艺术学院(Detron Institute of Arts)等。克雷把一生所学全传授给了他的美国学生。卸下系主任职务后,他继续执教建筑系,直到一九三七年退休为止,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九二四年思成和徽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秋季班时,思成在清华的密友、室友兼同学陈植也同时注了册。据陈植回忆,他们三人一起由中国来美,先到纽约绮色佳(Ithaca,New York)的康乃尔大学(Comell University)修几个月的暑期班,以适应美国的新环境。七月七日,思成写信回家说他已选修了几门课程:水彩静物、户外写生和三角。他希望有了这些预修学分,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可以“直升建筑系二年级甚至更高年级”。康乃尔是东部长春藤名校,依山傍水,思成站在高处俯瞰那著名的建筑布局,翠绿的山峰近在眼前,有瀑布穿越而下,直直划过岩壁,在小卵石滩上进裂开来,远远地,一群沙鸥掠过卡犹嘎湖(Lake CayLtga)水面。他在信中发出赞叹道:“这里山明水秀,美如仙境。”
那年夏天,家人已意识到思成的母亲癌症已至末期。八月中旬,梁启超写信给友人,他决定召思成回国,“以尽他应尽的孝道……这病是很痛苦的。她离不开别人的照顾……思成的庶母怀孕了,需要他回来帮助。”(引自梁启超《年谱》662页)一个月后,九月十三日,他母亲已撒手人寰。儿子有没有被召回家已无关紧要。纵使他坐三天三夜横贯美国东西岸的火车,赶上最早一班邮轮横渡漫漫的太平洋,他也无法及时赶到。
徽因与思成、陈植一起从康乃尔大学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书,却听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建筑系只收男生。打听原因是,建筑系学生常要彻夜赶图,而无人陪伴的女生不太方便。徽因没有办法,只好和其他女生一起在美术系注册。本来是徽因一直想上建筑系,才拉着思成和陈植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结果她自己反而上不了,这真是气不过。事实上,她也不肯就此妥协。大学档案显示,自一九二六学年春季班开始,徽因已是建筑设计教授的助理,而下个学期又当上了建筑设计课的辅导员。
她究竟是怎么办到的如何打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规定这点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从第一年开始,她就和思成一起上建筑课了。建筑系一位年轻讲师、日后成为著名建筑师的哈贝森(JohnHarbeson),曾经夸奖他俩的建筑图作业简直“无懈可击”。
上大学的头一年,徽因和思成之间经历了一番感情的挣扎,有时竞爆发为激烈的争吵。他们俩的个性和脾气南辕北辙,在婚前的这段时期,彼此仍有待调适。
在美国同学眼里,中国来的“学生”多半刻板、死硬,唯独“菲丽丝”(Phvllis)(这里的人都这么叫徽因)和班哲明.陈(Benjamen Chen)例外。她有着异乎寻常的美貌、活泼和机灵,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天生又善于交际。班哲明.陈则常在大学的合唱团里唱歌,是中国学生里最西化的,也是最受欢迎的男生。他总是面带笑容,非常幽默,老爱开玩笑。
说到思成,他真的是那么刻板、死硬吗毫无疑问地,他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他一辈子都是如此,这是他的天性。在思成的心目中,他和徽因是一种“没有正式订婚”的亲密关系,也许和徽因的想法相去甚远,她正在充分享受美国的自由,而她在男女同学里受到的欢迎真是令人陶醉。她已摆脱了家庭和文化的压抑,在新大陆快乐扬帆。所以当思成因为爱她,觉得对她有责任而想管管她时,她当然会嗤之以鼻。
[1] [2] [3] [4] 下一页